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回退203.160.86.76討論)做出的1次編輯:南朝宋和劉宋皆為後世所用,何以無故逕改
标签TW 撤销
Cewbot留言 | 贡献
Bot request: CBDB批量加入{{Authority control}} (https://pagepile.toolforge.org/api.php?id=55935&action=get_data&doit&format=text) - log
 
(未显示6个用户的7个中间版本)
第1行:
{{Otheruses|other=名为王珣的其他人物|王珣 (消歧义)}}
{{Otheruses|王珣 (成化進士)|subject=晋代官员、书法家、文学家|other=明代官员}}
{{Otheruses|other=名为王东亭的其他人物|王东亭}}
 
'''王珣'''({{bd|349年||400年|6月24日|catIdx=W}})<ref name=a>或作(350年-401年)。《晉書·安帝記》載:「(隆安四年)五月丙寅,散騎常侍、衞將軍、東亭侯王珣卒。」《晉書·王珣傳》則寫:「(隆安)四年,以疾解職,歲餘,卒,時年五十二。」《資治通鑑》則依《安帝紀》。今從《安帝紀》。</ref>,[[表字|字]]'''元琳''',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今[[山东]]臨沂)人。晋代官員、[[书法家]]。父亲是中領軍[[王洽]],祖父是[[東晉]][[丞相]][[王导]]。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第10行 ⟶ 第12行:
 
=== 王恭舉兵 ===
孝武帝死後當年,王恭入赴山陵,不滿王國寶亂政,於是有意起兵殺死王國寶。但當時王珣阻止,稱王國寶罪惡未彰,現在起事兵大失人心,認為應該等待王國寶罪惡之事傳遍天下,人心皆惡時才順應人心誅殺他,這就無往不利。當時王恭亦顧慮作為王國寶黨羽的[[豫州]]刺史[[庾楷]],於是打消念頭。[[隆安 (年號)|隆安]]元年(397年),王珣任[[尚書令]]。王恭在當年就因獲[[荊州]]刺史殷仲堪支持,上表陳列王國寶罪狀,起兵討伐他。當時王珣雖任尚書令,但因孝武帝突然被殺,未及寫遺詔以王珣為顧命大臣,故王珣已失勢,只是因偱行事,不發一言。當時司馬道子問王珣是否知道王恭和殷仲堪起兵,王珣亦稱他未有參與朝政,故不會知道二人舉兵之事。而當時王國寶知道王恭討伐自己,驚惶失措,[[王緒]]於是勸王國寶假稱司馬道子詔誅殺王珣及[[車胤]],以誅除時望,並以司馬道子之名起兵抵抗王恭及殷仲堪。但當王珣和車胤前來後,王國寶卻不敢殺害二人,並向他們問計,王珣則勸他自動解除他軍政的權力,從而令王恭休兵。車胤亦陳說利害,分析一旦王國寶反抗王恭而逼王恭退守[[京口]],若王國寶未能快速擊敗王恭而殷仲堪卻已東下建康,就將受兩軍夾擊。王國寶聽後仍很畏懼,於是上疏解職並致闕待罪。然而,王國寶及後反悔,假稱獲詔官復原職。而當時司馬道子亦想息事寧人,將所有罪責都推向王國寶,於是收捕王國寶並賜死他,更以自己有罪過向王恭道歉。王恭及後就罷軍還鎮京口。
 
隆安二年(398年),司馬道子畏懼王恭和殷仲堪等,於是聽信譙王[[司馬尚之]]樹立外援之言,以[[王愉]]為江州刺史,並分豫州四郡由他都督。當時豫州刺史庾楷抗議但失敗,於是怒而勸王恭討伐司馬尚之兄弟。王恭聽後也想起兵,在得到殷仲堪及[[廣州]]刺史[[桓玄]]的支持並被二人推為盟主後就正式起兵。司馬道子在其世子[[司馬元顯]]建議之下決心討伐王恭,於是命王珣為前將軍、都督琅邪水陸軍事、假節<ref>《晉書·王珣傳》寫:「二年,恭復舉兵,假珣節,進衞將軍、都督琅邪水陵軍事。」而按《晉書·安帝紀》,時王珣為前將軍,至隆安三年才遷衞將軍。今將軍位依從《安帝紀》。</ref>。面對桓玄大敗司馬尚之軍,王珣守建康北郊以防備桓玄。同年王恭起事被平定。王珣於是上還[[符節]],並獲加授[[散騎常侍]]。
 
隆安三年四月乙未日(399年5月30日)<ref name=b>[{{Cite web |url=http://sinocal.sinica.edu.tw/ |title=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accessdate=2011-05-29 |archive-date=2018-06-15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80615004633/http://sinocal.sinica.edu.tw/ |dead-url=yes }}</ref>,王珣獲加授衞將軍<ref>此處據《晉書·安帝紀》,《安帝紀》亦載[[司馬德文]]於隆安二年十一月任衞將軍,至隆安三年六月戊子(7月22日)才遷[[司徒]],或先解衞將軍職以授王珣。《晉書·王珣傳》則稱上一年王恭起兵時就已遷衞將軍;《晉書·謝琰傳》又稱謝琰於上一年王恭之亂被平定後就遷衞將軍,直至隆安四年(400年)於[[會稽]]戰死時仍未見有解任,與《安帝紀》所載不同。</ref>。
 
隆安四年(400年),王珣以疾病解職,同年五月丙寅日(6月24日)<ref name=b/>去世,享年五十二歲<ref name=a/>。朝廷追贈車騎將軍、[[開府]],諡號為'''獻穆'''。桓玄輔政時改贈[[司徒]]。
第21行 ⟶ 第23行:
*王珣工書法,傳說他曾梦见一人,授以像椽子那样大的笔,此后書藝大進,称:“此当有大手笔事。”<ref>《晋书·王珣传》:“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ref>傳世作品有《伯遠帖》,是問候親友疾病的信札。《[[宣和书谱]]》载:“珣三世以能书称,家范世学。珣之草圣亦有传焉。”
*有載稱其身形矮小。<ref name=c>《[[s:世說新語/寵禮|世說新語·寵禮篇]]》</ref>
*史稱其「好聚财物」。<ref>《宋书·王弘传》:“珣颇好积聚,财物布在民间,珣薨,弘悉燔烧券书,一不收责。”</ref>
 
{{Wide image|The Calligraphy Model Boyuan by Wang Xun.jpg|2000px|王珣《[[伯远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dir=rtl}}
第59行 ⟶ 第61行:
==注釋==
{{reflist|2}}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參考書目==
第64行 ⟶ 第69行: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一百一十
 
{{Authority control}}
[[Category:晉朝書法家|W]]
[[Category:琅邪王氏|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