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歷史:​ 修飾語句 增加或調整內部鏈接
第8行:
前219年,[[秦始皇]]派人入[[河床]]利用[[绳索]]将其自水下拉起,不过没有成功(这在浅浮雕时代甚至成为了个艺术主题)。<ref name="秦始皇寻九鼎">见《[[史记]]》[[:s:史记/卷006|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原文:「……始皇还,过彭城,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ref><ref name="temple 1986 73">Temple (1986), 73.</ref>
 
至11世纪的[[宋朝]](960年至1279年),[[宋人]]利用[[浮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打捞作业。<ref name="temple 1986 72 73">Temple (1986), 72–73.</ref> 考古学家由史载[[曹冲]](西元196-208年)称[[象]]一事,<ref>见《[[三国志]]》[[:s:三国志/卷20#邓哀王曹冲|魏书·武文世王公传邓哀王曹冲]],原文:「……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ref> 得知古人至少在西元3世纪时即掌握浮力的概念。<ref>Needham (1986), Volume 4, Part 1, 39.</ref> 而於1041年至1048年,[[蒲州 (北周)|蒲州]]附近、约距当时於350年前建成、横跨[[黄河]]的[[浮桥]][[蒲津桥]],毁于[[洪水]]。<ref name="宋史僧怀丙"/> 这座桥是由船构成,船间以铁鍊相连,铁鍊则连到两岸8座不同的由[[铸铁]]铸成的在休憩中的[[水牛]]像上。洪水把铁牛从沙岸拉入黄河,并且一沉到底;在事件发生后,当地州府贴出榜文对如何取回铁牛寻求对策。<ref name="宋史僧怀丙"/> 后来,[[僧人]][[怀丙]]的计画受到采用。[[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对此描述道:「在僧怀丙的指示下,工人将两条大船装满土,船夫[[潜水]]将索固定在位于河床的铁牛上。然后逐渐抛弃酬载船上的土,导致船在水中吃水越来越浅。为大家所欣喜的是,产生的浮力便将铁牛自河床浮起。然后他们只需将船往岸边开就可将万斤铁牛拖到浅水区域。」<ref name="temple 1986 72 73"/><ref name="宋史僧怀丙">见《[[宋史]]》[[:s:宋史/卷462|卷462列传第221方技下]],原文:「……僧怀丙,真定人。巧思出天性,非学所能至也。……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后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转运使张焘以闻,赐紫衣。寻卒。……」及[[:s:宋史/卷333|卷333列传第92]],原文:「……张焘,字景元,枢密直学士奎之子也。举进士,通判单州。……迁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蒲津浮桥坏,铁牛皆没水中,焘以策列巨木于岸以为衡,缒石其秒,挽出之,桥复其初。」</ref> 同样技术亦应用于打捞[[现代]][[远洋轮船]]安德烈亚·多里亚(Andrea Doria)号。该船于1956年[[沉没]]于[[大西洋]];在该次任务中,打捞用矿砂船不装满泥土酬载,而以水代替。它将水逐渐漏出,这将安德烈亚·多里亚废船自水下68.5公尺(225英尺)打捞上来。<ref name="temple 1986 73"/>
 
==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