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仙語

通行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莆仙地區的語言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Honglac留言 | 贡献2008年12月5日 (五) 05:28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莆仙話(興化白話字:Pô-sing uā),又稱興化話(興化白話字:Hing-hua̍ uā)或莆仙方言。是一種分佈於中國福建東部沿海的閩語,通行於莆田市轄區、仙遊縣、福州市福清縣南部的新厝鎮、永泰部分地區, 以及泉州泉港的部分地區(其中莆田和仙游是興化話的中心地區,一般稱為莆仙地區或興化地區)。興化話以莆田話為代表,以莆田市區的城廂音為標準音,屬於漢藏語系漢語閩方言,使用人口約500萬,因歷史上興化地區屬於興化軍、清朝在此設立興化府,故莆仙話又稱為興化話。今日興化地區原講閩南語,後來因為地理上接近福州地區,語言受到影響,逐漸閩東化,最後徹底脫離閩南語,成為一種獨立於閩南語之外又帶有閩東色彩的混合兼過度型的閩語。

莆仙話/興化話 Pô-sing uā/Hing-hua̍ uā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國, 馬來西亞, 新加坡, 美國 (加州)
区域福建 (莆田, 福州, 泉州)
母语使用人数
500萬
語系
汉藏语系
  • 漢語
    • 閩語
      • 莆仙話/興化話 Pô-sing uā/Hing-hua̍ uā
語言代碼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px

中華民國(臺灣)控制之烏坵也使用莆仙話,並有融合戰地文化用語,當地又稱烏坵話

名稱

興化話得名於興化軍、興化府,這個名字曾經廣泛被興化民系使用,現在只有南洋的興化府移民繼續使用這個名稱。今日,中國官方及學術界一般稱興化話為莆仙方言。民間一般稱莆田的興化話為莆田話,仙游的興化話為仙游話。

歷史

興化地區原屬泉州管轄,講閩南語。宋太平興國(西元979年),宋太宗在今日仙游縣北部的游洋鎮設立興化縣,建興化軍,翌年劃泉州的莆田縣和仙游縣來屬,自此興化地區從閩南地區中分離出來。

在古代福建,語言和民系認同的形成和政區劃分聯繫緊密。興化地區單獨管轄之後,使得興化地區的閩南話脫離閩南語母體獨立發展。興化地區毗臨福州地區,兩地居民交往密切,興化話逐漸受福州語的影響。此後興化話慢慢喪失原有的閩南特徵,增加福州語的特徵,在音韻上表現出向閩東靠近的趨勢。

音韻系統

參考文獻

福建省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編,《福建省志 方言志》,方志出版社,1998年,ISBN 7-80122-279-2 福建省莆田市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莆田市志》,方志出版社,2001年,ISBN7-80122-669-0 福建省莆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莆田縣志》,中華書局,1994年, ISBN7—101—01332—5/K·573 福建省仙游縣地方志編纂委員会编,《仙游縣志》,方志出版社,1995年, ISBN 7-80122-007-2/K·12 戴黎剛,《莆田話〈新約全書附詩篇〉(1912年)所見音系》,《中國語文》,2007年第一期(總第316期)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