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無相念佛: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Brightspring留言 | 贡献
增加或调整内部链接
Brightspring留言 | 贡献
修正笔误
第1行: 第1行:
{{佛教}}
{{佛教}}


'''無相念佛'''是指不借助語言文字、佛菩薩聖號或形象,而直接以憶念的方式來想念一尊佛菩薩。因念佛時無形無相,故名無相念佛。根據《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記載,[[佛教正覺同修會]]將無相念佛作爲其修證體系的重要行門。<ref>《二十世紀中國佛教》,ISBN: 957-9622-37-X,陳兵教授及鄧子美教授著, 現代禪出版社,2003 出版,繁體中文版,第七章「禪宗的振作」,第 357 頁。</ref>但此念佛法門其實出自[[淨土五經]]之一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並非正覺同修會所首創。<ref>《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ref>一些淨土宗大德也提倡此憶佛念佛之法門,如[[廣欽老和尚]]<ref>廣欽老和尚的念佛方式便是心想憶念阿彌陀佛。參見:周宣德《我與廣欽菩薩的一段因緣》。</ref>與淨空法師<ref>淨空法師勸母親念佛往生極樂:「我勸她(即法師的母親):你從今以后,把想我的念頭改爲想阿彌陀佛,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將來就能天天見面了。」參見:淨空法師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ref>等。
'''無相念佛'''是指不借助語言文字、佛菩薩聖號或形象,而直接以憶念的方式來想念一尊佛菩薩。因念佛時無形無相,故名無相念佛。根據《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記載,[[佛教正覺同修會]]將無相念佛作爲其修證體系的重要行門。<ref>《二十世紀中國佛教》,ISBN: 957-9622-37-X,陳兵教授及鄧子美教授著, 現代禪出版社,2003 出版,繁體中文版,第七章「禪宗的振作」,第 357 頁。</ref>但此念佛法門其實出自[[淨土五經]]之一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並非正覺同修會所首創。<ref>《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ref>一些淨土宗大德也提倡此憶佛念佛之法門,如[[廣欽老和尚]]<ref>廣欽老和尚的念佛方式便是心想憶念阿彌陀佛。參見:周宣德《我與廣欽菩薩的一段因緣》。</ref>與淨空法師<ref>淨空法師勸母親念佛往生極樂:「我勸她(即法師的母親):你從今以后,把想我的念頭改爲想阿彌陀佛,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將來就能天天見面了。」參見:淨空法師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ref>等。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2012年9月29日 (六) 03:58的版本

無相念佛是指不借助語言文字、佛菩薩聖號或形象,而直接以憶念的方式來想念一尊佛菩薩。因念佛時無形無相,故名無相念佛。根據《二十世紀中國佛教》記載,佛教正覺同修會將無相念佛作爲其修證體系的重要行門。[1]但此念佛法門其實出自淨土五經之一的《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並非正覺同修會所首創。[2]一些淨土宗大德也提倡此憶佛念佛之法門,如廣欽老和尚[3]與淨空法師[4]等。

參考文獻

  1. ^ 《二十世紀中國佛教》,ISBN: 957-9622-37-X,陳兵教授及鄧子美教授著, 現代禪出版社,2003 出版,繁體中文版,第七章「禪宗的振作」,第 357 頁。
  2. ^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
  3. ^ 廣欽老和尚的念佛方式便是「心想憶念阿彌陀佛」。參見:周宣德《我與廣欽菩薩的一段因緣》。
  4. ^ 淨空法師勸母親念佛往生極樂:「我勸她(即法師的母親):你從今以后,把想我的念頭改爲想阿彌陀佛,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我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了,將來就能天天見面了。」參見:淨空法師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