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Wikipedia:管理员错误自查表/封禁: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内容扩充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essay}}
{{essay}}

根据封禁方针,管理员应当在执行封禁前了解情况,并必须解释并佐证其执行的封禁。封禁对用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可被复检的证据及合理判断,经详细考虑才执行。

“人非圣贤,熟能无惑”。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实践中,管理员和管理人员有时也会因为没有注意到方针指引的一些细节而出错。在此总结一些见到的错误,以便管理员执行封禁时更加符合方针和指引,也便于普通用户就疑似不当封禁类似情况按照方针指引与管理员沟通。

==没有合理的封禁理据==
===不应该仅因几个无来源编辑而封禁===
不应该将用户善意加入的无来源内容列为封禁理由。对无来源内容应该如下处理:
# 维基百科社群鼓励用户[[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勇于更新页面]]。 [[Wikipedia:编辑方针|编辑方针]]指出,{{tq|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Wikipedia:可靠来源#无来源的材料| 当维基人在维基百科里描述一个事实的时候,通常会写下他们所在某处听到或读到的信息,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并不记得是从哪里获取的,因此这些信息便没有了可以查证的出处]]。 按照[[Wikipedia:编辑方针#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编辑方针]],不要求完美, 即使条目质量不佳,只要能够改善,一样欢迎。 某用户对一项事物作出简单概述,另一位编者可能协助排版,另一人查证真伪及确保精准,并补上来源。
#按照可靠来源[[Wikipedia:可靠来源#无来源的材料| 指引]],{{tq|如果其来源出处不能被证实的话,那么任何人皆可以删除或是对该信息提出异议}}。有些人会觉得在移除任何资料前如果不给予该资料的提供者一个机会去加入适当的来源出处是非常不公平的, {{tq|尤其是当该资料并不是非常明显的错误、不合理或有害时}},应该只是在有疑问的句子或文字结尾处放入fact模板以及在讨论页讨论,不应该列为封禁理由。

===一般不应该作追溯式封禁===
# [[Wikipedia:封禁方针 | 封禁方针]]指出:{{tq|“...更不应在无当前的行为问题下使用封禁。” … “一般不应以未持续发生且当前已无扰乱风险之事由作追溯式封禁。”}} 社群用户监视每一个新编辑,明显有害编辑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处理。[[Wikipedia:共识|共识方针]]指出: {{tq|在维基百科,共识是一种典型但往往含蓄无形的过程。所有没有异议或不被其他编者回退的善意编辑,均可假定其具备共识}}。所以,无异议未被回退的非当前编辑可假定其具备一定的共识, 如果发现问题,应该质疑以便编者改善, 而不是进行封禁。 共识方针还指出, {{tq|假如其他编者后来修改了旧的版本,而新的版本也不被质疑,我们就可以认为新共识已经形成。这样下去,这部百科全书将逐步增长并随时间而逐步改善,无须任何特别助力}}。
# 原封禁理由不足而被复审否定。 不应该在封禁理由被复审否定后,为支持原封禁而独自追溯查询非当前的编辑(如无来源编辑),并以这些编辑为理由要求复审管理员恢复被否定的封禁。[[Wikipedia:封禁方针 | 封禁方针 ]]指出:{{tq| 管理员应当在执行封禁前了解情况,并必须解释并佐证其执行的封禁。... 封禁对用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可被复检的证据及合理判断,经详细考虑才执行。...一般不应以未持续发生且当前已无扰乱风险之事由作追溯式封禁。}} 关于独自追溯式查询出非当前编辑等, 应该按有关方针进行处理, 包括讨论页质疑,加fact模板和删除等。

===鲁莽指控曲解方针===
在发现用户对方针解读与自己有分歧时,在没有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情况下, 鲁莽指控用户曲解方针,并以此作为封禁的理由。比如,将用户对[[Wikipedia:共识|共识]]的符合方针的解读误解为支持“多数的表决”。用户实际上只是在讨论,{{tq|是否可以说共识的形成只与论点质量有关,而与群体中的支持比例无关?}} 指出由于维基百科的共识指的是在维基百科{{tq|群体中普遍接受的意见或决定}}, 因而逻辑上可以得出,查看群体中的支持比例是判断[[Wikipedia:何谓共识#不是多数表决|共识是否已经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用户并不是支持“多数的表决”。
===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指控为"原创总结"===
按照非原创研究方针, [[Wikipedia:非原创研究#综合已发表材料|综合已发表材料]]是正确的做法,并且指出了判定"非原创总结"方法, 对已发表材料不产生新的立场的综合或总结。仔细地对来源内容进行不改变原意的概括或改述并不构成原创总结——反而是应受鼓励的做法。写作维基百科条目的最好做法,是去研究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可靠已发表来源,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中的主张,让每一主张都能被归属到明确作过此等主张的来源去。 撰写维基百科全书本身就是一种‘总结,没有这种非原创总结也就没有维基百科全书。 可以看出,非原创总结是维基百科鼓励的总结。

有时候,非原创总结是从书的很多内容里抽象出来,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中的主张, 很难归属到一两个句子。如果质疑这种总结,不应该主观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认定为"原创总结"甚至同时列入封禁理由, 而是需要与编者或在讨论页上与其他用户沟通。比如, 管理员和有关用户讨论一个“非原创总结是从书的很多内容里抽象出来”的情况[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User_talk:Gluo88&oldid=83897926#问题 “是否是否原创总结”]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沟通的重要。由于这类问题判断它的模糊性,沟通非常重要,管理员可以像任何一个普通用户一样,提报到客栈上讨论这类议题。例子如下: [[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关于模板“原创大杂烩”的争议|“原创大杂烩”还是“维基鼓励的总结”]], [[Wikipedia:互助客栈/方针#关于WP:非原创研究方针是否适用于模板;以及判定模板为“原创研究”的客观标准| 判定模板为“原创研究”的客观标准]]。管理员不因该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认定为"原创总结"。


== 没有详细核实情况 ==
== 没有详细核实情况 ==
管理员在没有提报的情况下独自查找质疑善意编辑时, 尤其是追溯式查找出的并非当前的编辑,其判断没有经过第三方验证,容易产生没有详细核实的情况,从而导致不符合方针或基于错误判断的封禁。
# 没有详细核实是否符合维基百科的有关方针。例如,某用户在翻译英文维基条目时,已经在编辑摘要中注明来源是对应的英文维基条目,并且已经有对应的跨语言链接。数月后,管理员发现若干编辑未加translated模板,就因为这些编辑未加该模板而列入封禁理由。即使管理员进行封禁时,该条目已经有了其它编辑者已经帮助补上的translated模板,管理员仍将最初编辑无translated模板列入封禁理由。但实际上,维基百科社群鼓励用户[[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勇于更新页面]], 按照[[Wikipedia:编辑方针#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不要求完美”的编辑方针]],即使条目质量不佳,只要能够改善,仍然是受“欢迎”的编辑。所以这些编辑实际上是受“欢迎”的编辑。管理员可以自己添加translated模板,或通知相关用户来添加。当然,按照[[Wikipedia:编辑方针#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维基百科永远是未完成品”的编辑方针]],管理员也可以选择不做任何处理。
# 没有详细核实所列出理由是否符合事实。例如,管理员无提报独自查找出了某个已经给出来源的编辑,认为其中一段话:[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罗素悖论&oldid=83695983#解决方案 “真正意义上的悖论,其问题几乎都是自指或自相关而引起。”]是OR(原创研究), 既没有向加入该语句的用户核实,也没有请第三方核实,就列入封禁理由。在解封申请时,用户给出了不是的原创研究理由,并被复审管理员认可。可以看出,如果实行封禁的管理员在封禁前向有关用户进行了核实,就不会做出这个错误判断而进行封禁。(注:按维基方针,上面的编辑即使来源不充分, [[Wikipedia:编辑方针#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也是受欢迎的编辑]],根本不应该封禁。)

== 封禁期间不回应被封用户的质疑及询问 ==
封禁期间不回应被封用户的任何质疑及询问。比如,被封用户和其它用户多次通知当事管理员回应质疑,但连续多天(例如,7-8天)都被忽视,包括忽视其它用户直接在其讨论页请他回应的要求, 尽管在此封禁期间当事管理员仍然有编辑活动。 但是, 复审管理员解封后,不到一小时钟就有回应。这种情况容易被解读为当事管理员拒绝与被封用户就解释封禁理据进行沟通。


== 没有充分警告 ==
== 没有充分警告 ==
第26行: 第53行:
## 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破坏者会使用账号在某个IP上进行破坏,不要“阻止登录用户使用该IP地址编辑”。
## 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破坏者会使用账号在某个IP上进行破坏,不要“阻止登录用户使用该IP地址编辑”。
另外,如果选择了下拉列表里的终止时间(如“1日”、“1周”),则封禁时长会从这次修改封禁设定开始计算。缩短封禁期限最稳妥的办法是直接改“终止时间”框中的时间戳,不要反倒变成延长封禁。
另外,如果选择了下拉列表里的终止时间(如“1日”、“1周”),则封禁时长会从这次修改封禁设定开始计算。缩短封禁期限最稳妥的办法是直接改“终止时间”框中的时间戳,不要反倒变成延长封禁。
== 參見 ==
{{div col|3}}
* [[Wikipedia:封禁方针]]
* [[Wikipedia:管理操作覆核請求]]
* [[Wikipedia:管理员]]
* [[Wikipedia:勇于更新页面]]
* [[Wikipedia:编辑方针]]
* [[Wikipedia:可靠来源]]
* [[Wikipedia:非原创研究]]
* [[Wikipedia:共识]]
* [[Wikipedia:管理員必讀]]
* [[Wikipedia:管理员不是什么]]
* [[Wikipedia:任何对编辑的制裁不应是惩罚性的]]
{{div col end}}



{{Wikipedia essays|building}}

2024年8月23日 (五) 20:13的版本

根据封禁方针,管理员应当在执行封禁前了解情况,并必须解释并佐证其执行的封禁。封禁对用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可被复检的证据及合理判断,经详细考虑才执行。

“人非圣贤,熟能无惑”。在中文维基百科的实践中,管理员和管理人员有时也会因为没有注意到方针指引的一些细节而出错。在此总结一些见到的错误,以便管理员执行封禁时更加符合方针和指引,也便于普通用户就疑似不当封禁类似情况按照方针指引与管理员沟通。

没有合理的封禁理据

不应该仅因几个无来源编辑而封禁

不应该将用户善意加入的无来源内容列为封禁理由。对无来源内容应该如下处理:

  1. 维基百科社群鼓励用户勇于更新页面编辑方针指出,維基百科永遠是未完成品:我們不要求完美 当维基人在维基百科里描述一个事实的时候,通常会写下他们所在某处听到或读到的信息,但是大部分的时候他们并不记得是从哪里获取的,因此这些信息便没有了可以查证的出处。 按照编辑方针,不要求完美, 即使条目质量不佳,只要能够改善,一样欢迎。 某用户对一项事物作出简单概述,另一位编者可能协助排版,另一人查证真伪及确保精准,并补上来源。
  2. 按照可靠来源 指引如果其来源出处不能被证实的话,那么任何人皆可以删除或是对该信息提出异议。有些人会觉得在移除任何资料前如果不给予该资料的提供者一个机会去加入适当的来源出处是非常不公平的, 尤其是当该资料并不是非常明显的错误、不合理或有害时,应该只是在有疑问的句子或文字结尾处放入fact模板以及在讨论页讨论,不应该列为封禁理由。

一般不应该作追溯式封禁

  1. 封禁方针指出:“...更不应在无当前的行为问题下使用封禁。” … “一般不应以未持续发生且当前已无扰乱风险之事由作追溯式封禁。” 社群用户监视每一个新编辑,明显有害编辑往往很快就被发现和处理。共识方针指出: 在维基百科,共识是一种典型但往往含蓄无形的过程。所有没有异议或不被其他编者回退的善意编辑,均可假定其具备共识。所以,无异议未被回退的非当前编辑可假定其具备一定的共识, 如果发现问题,应该质疑以便编者改善, 而不是进行封禁。 共识方针还指出, 假如其他编者后来修改了旧的版本,而新的版本也不被质疑,我们就可以认为新共识已经形成。这样下去,这部百科全书将逐步增长并随时间而逐步改善,无须任何特别助力
  2. 原封禁理由不足而被复审否定。 不应该在封禁理由被复审否定后,为支持原封禁而独自追溯查询非当前的编辑(如无来源编辑),并以这些编辑为理由要求复审管理员恢复被否定的封禁。 封禁方针 指出: 管理员应当在执行封禁前了解情况,并必须解释并佐证其执行的封禁。... 封禁对用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基于可被复检的证据及合理判断,经详细考虑才执行。...一般不应以未持续发生且当前已无扰乱风险之事由作追溯式封禁。 关于独自追溯式查询出非当前编辑等, 应该按有关方针进行处理, 包括讨论页质疑,加fact模板和删除等。

鲁莽指控曲解方针

在发现用户对方针解读与自己有分歧时,在没有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情况下, 鲁莽指控用户曲解方针,并以此作为封禁的理由。比如,将用户对共识的符合方针的解读误解为支持“多数的表决”。用户实际上只是在讨论,是否可以说共识的形成只与论点质量有关,而与群体中的支持比例无关? 指出由于维基百科的共识指的是在维基百科群体中普遍接受的意见或决定, 因而逻辑上可以得出,查看群体中的支持比例是判断共识是否已经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用户并不是支持“多数的表决”。

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指控为"原创总结"

按照非原创研究方针, 综合已发表材料是正确的做法,并且指出了判定"非原创总结"方法, 对已发表材料不产生新的立场的综合或总结。仔细地对来源内容进行不改变原意的概括或改述并不构成原创总结——反而是应受鼓励的做法。写作维基百科条目的最好做法,是去研究大量与主题相关的可靠已发表来源,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中的主张,让每一主张都能被归属到明确作过此等主张的来源去。 撰写维基百科全书本身就是一种‘总结,没有这种非原创总结也就没有维基百科全书。 可以看出,非原创总结是维基百科鼓励的总结。

有时候,非原创总结是从书的很多内容里抽象出来,是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中的主张, 很难归属到一两个句子。如果质疑这种总结,不应该主观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认定为"原创总结"甚至同时列入封禁理由, 而是需要与编者或在讨论页上与其他用户沟通。比如, 管理员和有关用户讨论一个“非原创总结是从书的很多内容里抽象出来”的情况“是否是否原创总结”的例子中,可以看到沟通的重要。由于这类问题判断它的模糊性,沟通非常重要,管理员可以像任何一个普通用户一样,提报到客栈上讨论这类议题。例子如下: “原创大杂烩”还是“维基鼓励的总结” 判定模板为“原创研究”的客观标准。管理员不因该鲁莽地将维基百科鼓励的“非原创总结”认定为"原创总结"。

没有详细核实情况

管理员在没有提报的情况下独自查找质疑善意编辑时, 尤其是追溯式查找出的并非当前的编辑,其判断没有经过第三方验证,容易产生没有详细核实的情况,从而导致不符合方针或基于错误判断的封禁。

  1. 没有详细核实是否符合维基百科的有关方针。例如,某用户在翻译英文维基条目时,已经在编辑摘要中注明来源是对应的英文维基条目,并且已经有对应的跨语言链接。数月后,管理员发现若干编辑未加translated模板,就因为这些编辑未加该模板而列入封禁理由。即使管理员进行封禁时,该条目已经有了其它编辑者已经帮助补上的translated模板,管理员仍将最初编辑无translated模板列入封禁理由。但实际上,维基百科社群鼓励用户勇于更新页面, 按照“不要求完美”的编辑方针,即使条目质量不佳,只要能够改善,仍然是受“欢迎”的编辑。所以这些编辑实际上是受“欢迎”的编辑。管理员可以自己添加translated模板,或通知相关用户来添加。当然,按照“维基百科永远是未完成品”的编辑方针,管理员也可以选择不做任何处理。
  2. 没有详细核实所列出理由是否符合事实。例如,管理员无提报独自查找出了某个已经给出来源的编辑,认为其中一段话:“真正意义上的悖论,其问题几乎都是自指或自相关而引起。”是OR(原创研究), 既没有向加入该语句的用户核实,也没有请第三方核实,就列入封禁理由。在解封申请时,用户给出了不是的原创研究理由,并被复审管理员认可。可以看出,如果实行封禁的管理员在封禁前向有关用户进行了核实,就不会做出这个错误判断而进行封禁。(注:按维基方针,上面的编辑即使来源不充分, 也是受欢迎的编辑,根本不应该封禁。)

封禁期间不回应被封用户的质疑及询问

封禁期间不回应被封用户的任何质疑及询问。比如,被封用户和其它用户多次通知当事管理员回应质疑,但连续多天(例如,7-8天)都被忽视,包括忽视其它用户直接在其讨论页请他回应的要求, 尽管在此封禁期间当事管理员仍然有编辑活动。 但是, 复审管理员解封后,不到一小时钟就有回应。这种情况容易被解读为当事管理员拒绝与被封用户就解释封禁理据进行沟通。

没有充分警告

维基百科允许犯错,管理员更应当尽可能地帮助新人,让他们了解和熟悉规则,从而避免再次犯错。封禁应当是教育无效之后才采用的手段。

除了明显的破坏者和长期破坏者,在正式实施封禁之前,我们应该确保用户已经充分收到警告。这样的话,我们应当:

  1. 指出在哪里违反了规则
    1. 尽量给出具体例子例如差异链接。“请不要为了试探他人反应而进行xxx的编辑(例如Special:Diff/xxxxxx),这属于为了解释观点而扰乱的行为”比直接说“扰乱”甚至“破坏”要好得多。
    2. 要让被警告者了解“我不能怎样做”或“我应该怎样做”。
  2. 指出违反了哪条规则
    1. 如果模板不能充分说明意图的话,不要使用模板。
    2. 如果被警告者违反多条规则,请将其全部列出来。一个典型的例子:注册宣传性用户名并且建立广告条目,如果只告诉他们用户名不当,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在换用户名之后继续建立广告条目。
    3. 不要用错警告辞!
  3. 确保充分知会、警告无效之后才封禁
    1. 封禁之前应当有最后警告。
    2. 封禁之时也应当有警告,特别是封禁新手,封禁时要让他们知道如何申诉。

技术错误

  1. 封禁注册用户
    1. 除非滥用讨论页和邮件功能,不要禁止编辑讨论页和发送邮件。
    2. 封禁机器人(破坏机器人除外)时不要开启“自动封禁”。一旦开启自动封禁,机器人操作者和其他机器人也会跟着遭殃。
  2. 封禁IP
    1. 如果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破坏者会使用账号在某个IP上进行破坏,不要“阻止登录用户使用该IP地址编辑”。

另外,如果选择了下拉列表里的终止时间(如“1日”、“1周”),则封禁时长会从这次修改封禁设定开始计算。缩短封禁期限最稳妥的办法是直接改“终止时间”框中的时间戳,不要反倒变成延长封禁。

參見